标王 热搜: 佳仕德  阻垢剂  活性炭  水处理,污水处理  佳仕德水处理  环保,排污  阿里巴巴  环保产业  新环保法  水处理设备 
 
当前位置: 首页 » 资讯 » 财政资讯 » 正文

评论:高利率去杠杆难越GDP底线 央行或被动宽松
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:2013-12-24  来源:第一财经日报  浏览次数:218

 

  去杠杆路径辩论

  在地方政府、央企享有事实上的准主权信用条件下,任何宽货币、宽信用的形势都被其巨量资金需求所挤占。央行所推动的“高利率去杠杆”,实为无奈但次优之选。高利率去杠杆,既可以通过推动金融部门主动去杠杆,又可以通过提高成本的方式压缩信贷需求。

  但这一政策思路实际上引起了两个重要辩论:

  第一,高利率去杠杆,会发现在事实上并没有去掉地方政府、央企的杠杆,而是在推高融资部门信用风险之后,地方政府、央企凭借准主权信用,依然获得了绝大部分的融资,民营非房地产部门却被进一步的信用挤出了。

  第二,高利率去杠杆,会碰触另外两个底线,一是高利率必然将引起信用违约,无论是企业违约,还是传导到信托、银行等金融部门违约。这是否碰触到了守住不发生系统性、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?二是去杠杆必然导致经济增速回落,在经济增长不坚实的背景下,7.2%的保就业底线,包括市场预期的2014年7.5%的GDP增长目标,还能否实现?

  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,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从危机前的“出口-投资”模式,变换为“信用-投资”模式,中国经济实际上是信用助推投资、投资助推增长的线性链条。降杠杆,意味着降信用、降投资、降增长。

  在这两个辩论当中,“高利率去杠杆”的反方,提出了“宽货币、紧信用”的政策组合,但却又被指宽货币容易、紧信用难。实际上结合前文分析,“紧信用”就需要通过改革,改变中央财政对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的政府隐性担保。

  什么会触发再一次的“被动宽松”?

美联储正式启动量化宽松(QE)政策退出,将加剧中国去杠杆之路的风险。2003年之后人民币发行一直在本质上是“美元化”的,外汇占款多寡对中国总杠杆率水平具有系统重要性。QE退出正在引发新兴市场的资本外流,今年5~8月中国连续的外汇占款负增长,证明中国难以独善其身,未来跨境资本流出加剧,将进一步加剧国内流动性紧张。在中国央行“中性偏紧”的货币政策思路下,利率中枢抬升的维系,将触发一系列风险事件。

  辩论还在继续,但高利率去杠杆之路的前方,却是底线雷区。市场已经在讨论,如果“中国的雷曼”是系统性风险、央行会通过SLO等工具守住使其不会产生,那么,谁会是那“中国的贝尔斯登”?

  市场还在讨论,如果未来经济数据下滑,高利率最终触碰到GDP增长的底线,或者高层不愿意出现“中国的贝尔斯登”,那什么时间会达到这一临界点,推动中国央行政策的新一次“被动宽松”?

  从这个意义上说,恐怕经济增长数据下来,反倒是A股市场所期待的了。因为这可以推动金融政策的放宽。

  但从宏观风险来说,政策部门需要明确,“宽货币”的前提,应该是“紧信用”,应该是改变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事实上享有的政府隐性担保、准主权信用。(作者系本报编委)

 
本文导航:
 
[ 资讯搜索 ]  [ 加入收藏 ]  [ 告诉好友 ]  [ 打印本文 ]  [ 关闭窗口 ]

 
0条 [查看全部]  相关评论

 
推荐图文
推荐资讯
点击排行
 
网站首页 | 关于我们 | 联系方式 | 使用协议 | 版权隐私 | 网站地图 | 排名推广 | 广告服务 | 积分换礼 | 网站留言 | RSS订阅
Powered by DESTOON